《书法遗迹考察》是书法学专业必修课,课程包括体验生活、参观书法遗迹、 收集创作资料等艺术活动,目的在于开阔学生的文化视野,培养学生对大自然与生活的感情,提高学生对生活与自然中的美的认识、发现、提炼与表现能力。通过对博物馆、石刻、文房材料等古代遗迹的考察,通过感受经典作品原作,加深对课堂学习范本的理解,从而进一步提高审美鉴赏能力和观察能力。
2023年10月10日,艺术设计与传媒学院2020级艺术设计学专业学生在汪兰婷、邓春润两位老师的带领下,开启了一场探寻书法遗迹的考察活动。考察过程中教师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通过所见所闻引导学生联系在课堂中临摹和创作转换等问题展开思考,结合具体的观摩,分析、总结来解决创作问题。学生们以饱满的热情投入考察之旅,提高对书法美的感知力,加深对传统艺术与文化的认识与理解。
在为期十四天的旅程里走访了陕西汉中、西安,甘肃敦煌,山东泰安、曲阜四个地区,对当地的博物馆、历史遗迹和艺术作品进行了深入的观察和研究,并通过本次考察,深刻认识到中国古代艺术的博大精深和魅力,学习到古人的传统智慧,提高眼界、增长见识、提高审美、拓展知识面,同时学生们也意识到保护文化遗产、传承传统文化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考察学习实录
第一阶段:陕西汉中(汉中博物馆、石门栈道、武侯祠)
汉中博物馆是一座集文物收藏、展览、研究于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博物馆内,珍藏包括汉长安城遗址出土的各种文物和历史文献。同学们在此见到了石门十三品、古褒斜栈道、汉中汉代史迹、汉中宋墓出土文物、古代名人字画、馆藏宗教造像艺术、汉中近代革命史迹。“石门十三品”更是在中国艺术史上举足轻重,是汉代以来书和刻两者的最高艺术结晶。
石门栈道也是第一批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石门、褒斜道及其摩崖石刻所在地,是国之瑰宝——“石门十三品”的诞生地,在石门水库的周围有许多天然刻石,学生在参观遗迹期间也理解了这些石刻不仅具有历史价值,还是先祖为后人留下了珍贵的文化遗产。
武侯祠,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三国时期人物诸葛亮的祭祀庙宇。在这里,学生们想象到了三国时期地辉煌与残酷,感受到了诸葛亮的伟大与智慧,也见证了人文对忠诚、智慧和勇气的崇敬与追求。
第二阶段:陕西西安(碑林博物馆、陕西省历史博物馆、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
西安碑林博物馆是这次西北之旅的重点行程,始建于公元1087年,是我国收藏古代碑石时间最早、数目最大的一座艺术宝库。在讲解过程中,同学们全程紧紧跟随老师,面对林立的历代经典碑刻,老师从立碑的背景、书者刻者的身份一路延伸至历史轶事,并从中讲述做人做事的深刻道理,同学们时而蹙眉,时而大笑,实是意犹未尽…
在陕西省历史博物馆的参观中,学生们沉浸在古代文化的海洋中,感受着历史的厚重和文化的深沉。从精美的青铜器到华丽的唐朝服饰,从壁画到碑刻,每一件文物都诉说着一段历史。它们不仅展示了中国古代文化的辉煌,也揭示了古代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
秦兵马俑出土于秦始皇陵陪葬坑,同学们在秦兵马俑一号坑中观察秦朝军队的兵种与风貌,了解早期军队建制与作用,感受被誉为“虎狼之师”的秦军迎面而来的气势,进一步加深对秦统一天下深层历史原因的认识。二号坑,了解秦军的军阵形制,认识秦代由骑兵、弩兵、步兵等混合编组组成的进可攻、退可守,严整有序、无懈可击的军阵;三号坑,认识古代军幕——军阵指挥系统;通过对秦俑不同的衣着、冠帽、发髻、动作的分析,进一步感受秦朝的军队发展特点。
第三阶段:甘肃敦煌(敦煌博物馆、莫高窟)
敦煌博物馆的文物在古代艺术和历史研究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这些文物不仅展示了中国古代艺术的精湛技艺和独特风格,还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的变迁和发展,为历史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考察期间同学们看到了敦煌博物馆里的文物记录了古代中国社会的变迁和发展,为历史研究者提供了丰富的实证材料。并且包含了大量的历史信息,如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发展情况,为研究敦煌的学者提供了珍贵的研究资料。
敦煌莫高窟,位于古老的丝绸之路上,见证了古丝绸之路上多元文明的相互滋养,彰显了千年岁月的厚重。作为全球现存规模最大、历史最悠久、内容最丰富、保存最完整的艺术宝库,莫高窟以其独特魅力闪耀于人类文化的珍藏之中。在本次考察中,同学们深入莫高窟,对壁画、雕塑、建筑以及文化背景进行了细致的研究和观察。通过与专业研究人员和资深讲解员的深入交流,同学们了解到莫高窟壁画所蕴含的佛教故事、历史文化以及社会风貌等丰富内涵。这不仅是对古代艺术的一次探索,更是对千年历史的感悟。此次考察不仅让同学们更加清晰地认识到莫高窟的历史价值和保护重要性,同时也提醒人们要加强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使之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
第四阶段:山东泰安(岱庙、泰山石刻文化苑、泰山、曲阜[孔庙、孔府、孔林])
“华夏第一庙”岱庙,是泰山上下延续时间最长,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一处古建筑群。自创建伊始,历代拓修,承传有序,绵延千年。泰山脚下的岱庙文物古迹云集、碑碣林立,形态各异,此处有中国时代最早的石刻遗迹——《泰山刻石》,是研究秦代历史和文字的珍贵资料,考察过程中师生分享交流体会与感悟,帮助学生从多角度了解历史,加深了同学们对历史的了解,增长学习能力。
之后同学们参观了泰山石刻文化苑,泰山石刻文化研究学者赵衍季老师为同学们讲解了泰山主干道上的部分石刻,从书体、内容、历史故事等方面剖析了每块石刻背后的文化内涵。随后,又跟随赵衍季老师学习了拓片的制作过程,上纸、打石、上墨,每位同学们实际动手操作进行实践,老师耐心地进行现场指导,授课结束后,同学们得到一份自己亲手所拓的作品,真是难忘的回忆。此次体验也加深了同学们对于中华泰山石刻文化的理解,同学们对次日的登泰山之行思路更加清晰。
泰山碑刻之多冠中国名山之首,泰山碑刻书体咸备,洋洋大观,涵盖了整个中国书法史,不同时代,不同书家,不同风格的书法艺术珍品荟萃泰山,展示了中国书法艺术形变神异,一脉相承的发展脉络,具有很高的历史文物价值和书法艺术价值。泰山其实是天然的书法教育课堂,是一座名副其实的“书法名山”。同学们一路上山,领略泰山丰富的书法资源,泰山经石峪渊源深厚,沿路的历代石刻文字一步步反映了中国书法的发展历程,是一部完整的书法简史,立体的书法教材。在泰山经石峪,偶遇岭南师范学院书法学专业师生考察团,两校师生深入交流考察成果与学习感受,氛围融洽,结下深厚友谊。
最后一站是三孔(孔庙、孔府、孔林),是中国历代纪念孔子,朝拜孔子的圣地,世界文化遗产。孔府是中国现存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衙宅合一的古建筑群,有“天下第一家”之称;旁边的汉魏碑刻陈列馆也是这次考察的重点之一,在这里,同学们也瞻仰了从两汉至民国贯穿整个中国碑刻史的曲阜碑刻精华部分。这些中国书法艺术的瑰宝是传达历史信息最直接、最真实的载体,也让同学们感受到历代政治、思想、文化、汉字书体演变以及孔庙历史沿革。
这次书法遗迹考察活动是一次充实而深入的学术之旅。回校之后,20级艺术设计学每位学生做了详实的考察汇报,将学习成果互相分享,收获颇丰。通过实地考察,学生们深入了解了中国书法碑刻和壁画艺术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希望这次考察活动不仅仅是学术研究的开始,更是同学们探求中华文化精髓的起点。
文字|李思欣 汪兰婷
图片|李思欣 汪兰婷
编辑|李 思
初审|汪兰婷
复审|靳继君
终审|李海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