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学生风采 正文

优秀校友|罗美莉:知行合一展风华,青春筑梦谱华章

作者:时间:2025-07-01点击数:

罗美莉,中共党员,广州新华学院逸仙新华班、2018级传播学专业学生,2022届优秀毕业生。在校期间,她以专业第二的成绩顺利毕业,曾获国家奖学金、校级特等奖学金、社会实践活动优秀个人等多项荣誉。

罗美莉作为逸仙新华班毕业生代表发表感言


    毕业后,充分运用在校所学知识,陆续发表7篇文章并刊登于《南方都市报》《宝安日报》等省、市级媒体平台。2022年入职某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从事媒体运营工作,2023年以新华网驻点舆情编辑身份派驻至深圳某基层政府,现继续在基层政府工作中。




校园锤炼:用知识拓展广度

     “知为行始,行是知成。”四年校园生活中,罗美莉不仅在《新闻采访与写作》《舆论学》等课程中打下坚实理论基础,还通过学术竞赛与项目实践深化理解。她积极与各科老师探讨知识,曾与马梦婕老师合作发表《疫情中的记录与反思:日本NHK<新冠肺炎>纪录片的内容分析》,收录于《新闻传播》期刊。除此之外,她参与2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并在多项竞赛中获奖,包括全国大学生语言文字能力竞技活动三等奖、第六届公共管理案例大赛铜奖等。她表示,课堂上老师强调的“用镜头记录现实、用文字捕捉温度”的理念,成为她之后实践与写作的内核支撑。

在高效时间管理方面,面对学习与工作的冲突,罗美莉将任务划分为“紧急-重要-一般”三个维度,科学规划时间。必要时,她主动与老师、同学沟通协调,通过协作与合理调整截止日期,确保工作与学习两不误。在任职党支部职能小组期间,她组织党史知识竞赛的经历,不仅提升了她的政治理论素养,更为日后撰写报告积累了丰富素材,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与报告质量。



实践磨砺:在岗位中拓展深度

    在实践,她同样表现突出,曾参与两届“三下乡”社会实践,获得省级重点团队成员、优秀个人等荣誉;在担任校团委实践部项目组组长期间,成功组织策划学校“三下乡”展评会与答辩会。

    与此同时,她还活跃于地方团组织,协助策划直播带货、公益宣传等实践项目。丰富的基层参与经验,不仅培养了她的策划与沟通能力,也强化了她“以服务人民为导向”的职业信念。


职场成长:在传播中见证价值

    毕业后,罗美莉入职某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任职媒体运营。她将课堂所学转化为实际生产力,通过优化公众号内容与视觉设计,使阅读量翻倍提升。随后,她被派驻至深圳基层政府,作为新华网驻点舆情编辑,协助编写《媒体应对参考手册》,推动团队成为“优秀组织单位”,个人也因多次高效处置事件而获得表扬。

    她陆续在《南方都市报》《宝安日报》等主流媒体平台发表7篇文章,展现基层治理成果,持续践行“脚底板下出新闻”的采写理念。此外,她仍坚持学习,完成文学伦理学批评国际研修班和暨南大学传媒讲习班课程,不断拓展专业深度与国际视野。



使命引领:把青春书写在人民中

    除了职场与学术,罗美莉还积极参与志愿服务。累计志愿时长超100小时,曾在井冈山博物馆担任讲解员,参与线上义教、急救培训等志愿项目,获得一星志愿者资质证书及CPR AED证书。她始终相信:“传播者的使命,是架起党和人民的连心桥。”


暖心寄语:为学弟学妹指引方向

回顾自己的成长历程,罗美莉对学弟学妹们送上了真挚的寄语:“不要给青春设限,那些被称作‘不务正业’的尝试,或许正是你独特的成长之路。与老师的交流,图书馆窗外蝉鸣的陪伴,社团活动中的挥汗如雨,学生干部在办公室熬夜奋战的灯光,都是一本本鲜活的立体教科书。所有看似无目的的探索,每一次积累都在为未来的辉煌时刻预演。只要敢想,就勇敢去实践吧。”

    从校园到社会,从理论到实践,罗美莉始终铭记母校“博学、笃行、正心、自强”的教诲。如今她扎根基层,以专业所学服务人民,她将继续保持热忱初心,书写躬行利民的青春篇章。



文字:罗美莉 陈吉纯 谢泽萍

编辑:武勐杰

初审:武勐杰 张暖瑾

复审:马梦婕

终审:李海峰


Copyright©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广州新华学院艺术设计与传媒学院版权所有